尝试做一个现代的博学之人

前几天,经他人推荐,我在Medium上读了一篇英文文章《People Who Have “Too Many Interests” Are More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According To Research》(需要自备梯子),受了不小的启发,也引发了一些思考,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。下面所说的成功,不是肤浅的说 “升职加薪,当上总经理,出任CEO,迎娶白富美,走上人生巅峰” 的那种成功,可以理解为自身进步、在所在领域内突出和人生理想的实现。

博学与专一

在我们直观的概念里面,要想获得进步或者成功,就要坚持一个点然后努力钻研下去,日积月累的反复学习与练习,才能最终达到目的;最忌讳的就是看一会儿这个学一会儿那个,好像样样都会,样样都不行,也有这样的中国古话佐证这一点,“周身刀,无张利”,现在也有“样样通样样松”的说法。那有诸多兴趣爱好的人真的就不容易成功吗?

我们来回想一下之前和现今有影响力的个人,达芬奇、伽利略、牛顿、爱迪生、居里夫人、乔布斯、马斯克等等,他们都是通才,各种各样的知识全副武装,都是在不同领域都有突出贡献的人,在我看来他们都非常伟大和成功。那么这么多伟大的人,他们的博学多才,好像只有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hold住,我们应该去效仿他们吗?这是个问题。

“T”型人才

现如今有种人才可以用“T”字母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,“—”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,“|”表示知识的深度。我相信,这也是现代的知识经济体系造就了这样的人才。因为现代的科学技术之间,大多都会有交叉融合,综合化的趋势明显。现在的高科技的成果,大多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iPhone,从技术上说,它是许多科技的融合,GPS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、机器学习等等,从大的层面上说,它更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。像iPhone这样的创新创造,是当今的社会追求的目标,而创新就更需要像“T”型人才这样的知识面宽广、核心领域有深度的复合型人才了。

为什么要成为博学之人

如上所说,现在的知识经济趋势的变化,正在挑战着传统的专业化的概念。我觉得原文说更坚定:

In today’s world, diverse interests are not a curse, they’re a blessing. Being a polymath instead of a specialist is an advantage, not a weakness.

那成为博学的人有什么优势呢?文章列举了一些:

1.将你能够胜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能建立非典型的结合,可能会产生一个世界级的技能集

众所周知,在一个领域做到顶级的人,肯定是少数的,而且这非常难。比如打篮球的人随处可见,想把篮球打好的人也不在少数,但能够进入NBA打球的人则少之又少,这个比例肯定特别的底。所以,在少数不同领域都做到较好,再将这些领域有机结合起来,发挥各自优势,则很有机会做到顶级。
文章举了Scott Adams,美国漫画画家的例子。他说他自己画画比大多数人画的好,但很难成为艺术家;而且他也没有比其他漫画家更多的幽默感,但还是比大多数人幽默一些。因为很少有人既画的好又幽默,所以他才脱颖而出。这个例子还是有些参考性的。

2.大多数的创新突破都是通过技能的非常规结合实现的

这个无须多说。

3.现今学习胜任一项新技能比起从前可以更块更容易

这个确实,由于时代的发展,许多领域的知识质量在提高,而且互联网更加普及,我们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优秀的学习资源。文章举例说,一个12岁的小姑娘通过网络学习了DubStep Dance,并且跳得非常之好,令人惊讶。小姑娘说自己是通过看高质量的视频,一遍一遍的看,一遍一遍的练习最终达到这样的水准。但是如果通过课堂,她不可能学到这些,本地也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舞蹈工作室,也不太会有世界级的老师,并且父母也不可能花很多钱去给她购买录像。但YouTube可以,这里有世界级的舞蹈老师,有无数的舞蹈视频,而且可以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。

我想这就给了我们些许启发,程序员这个工作需要随时随地的进步,据我了解光是学习编程的网站就不计其数,我们真的利用好这样的学习资源了么?

4.现在更容易去进军到一个新领域

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,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结合,又会产生出新的领域。所以知识领域必然会成指数型增长,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创造出一个新领域。

5.未来事业的证明

近二十年的世界变化之快是人类意料之外的,像app开发者、云计算工程师、大数据科学家、无人车工程师、YouTube内容贡献者等等这些职业,在15年前都是没有的。时下甚至有人说一个成熟的无人车工程师值1000万美刀。那将来20年又有哪些职业会火呢,谁也无法判断。但作为一个博学的人,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,转换角色也就会更容易;而一个过时领域深耕的专家,想转过身就没这么容易了。

6.解决更复杂的问题

有一些极大的问题,比如社会问题,都是比较复杂的,不可能通过一个规则或者准则就可以解决。文章也举例了肥胖问题,想减肥绝对不是少吃多运动就可以解决的。合理解决肥胖问题也需要涉及行为心理学、饮食健康学、性别学相关,甚至与社会经济学也有很大关系。所以知识不能全面覆盖,肥胖问题将成为永久的问题。

7.可以帮助自己在全球化经济下具有竞争力。

博学就意味着与众不同,物以稀为贵,无须多说。

怎么才能够做到?

文章说这个需要靠自己尝试去学习多个领域的知识,然后试图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。而后就没有做过多的阐述。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,其实更想知道这个姿势到底应该怎么操作。文章举例说,著名理论“80/20规则”说,80%的结果是由20%的努力得到的,所以就可以联想80%的情感沟通是由20%社会关系产生的,80%的生意是和20%的客户做的等等。作者也可能是告诉我们,重要的是联想,发散思维,考虑更多的可能性。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学习,没有学习这个基础,上层的东西是做不到的。

我的读后感

都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,该篇文章下面也有很多提出异议,说也有很多著名的人也不是在各种领域都厉害的,没有必要做到博学。而近年来提出的工匠精神,好像也是在某一个方面做到最好,他们有的也很成功。所以,我们还是需要思考一下的。但不可否认,该篇文章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,比如对于iOS程序员来说,我们是否可以学习一些前端或者后端的知识,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,进而有助于自己的iOS开发道路,或者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,助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。往大的层面说,程序员是不是也需要学习除编程之外的领域知识,比如经济领域、艺术领域等等,来激发我们解决各种痛点的灵感呢?我认为这是每一位程序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。其他行业的小朋友也应该多问问自己类似的问题。

不管你是想做“T”型人才,还是要深耕成为某领域专家,“活到老学到老”是毋庸置疑了。那么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希望大家在学习方法上有独到见解,可以与我交流。

我在写博客的道路上刚刚起步,写的不好大家多谅解,我会努力继续写的。